早前,大马的学校因行动管制令而被迫关闭长达4个月之久,许多人认为老师们在这期间并没有上课、没有上班,所以不应该照常领薪水,让大马老师在MCO期间承受了许多压力!
日前,一位大马老师在面子书上发文分享自己的感受——如果时间倒流,我当初就不会选择放弃医科而选择当老师了。
▼原文如下
《如果时光倒流,这一次,我不会选择放弃医科去当老师了》
复课在即。从小到大,开课日前夕往往是我最兴奋的日子,因为在书香世家成长,童年的生活除了玩乐,便是学习,不是父母安排的补习班,是发自内心热爱学习,自己编写时间表温习功课自学。
再加上家乡地区,别说独中了,补习中心根本几乎不存在,除了找学校的老师恶补一些无法掌握的课业,其他都是靠自己每天放学后,一天八小时独自咀嚼知识,消化知识,一点一点慢慢拾回,赶上进度,让自己即使在小乡镇,也能与城市的知识水平平起平坐。
小学六年级与初三检定考试考获状元后,我下定决心当一名眼科医生,因为我希望自己能回馈社会,以具体的医疗行动服务社会。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,我找不到比医生更伟大的志愿了。
从那时起,我便与战友们不分昼夜,忘我地奋斗,希望再次考获状元,获取政府的资助完成梦想,因为在成功的路上,我只想靠我自己,而不是向家里索取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,上一个高等医学学府倒数穿上医袍的那一天。
成绩出炉后,虽然仍有遗憾,但是感恩还是幸运地,半只脚踏入了当医生的路上,进入了华裔比例非常少的大学先修班修读生物科学,我告诉自己只要撑过这一年,拿下4.0佳绩,那么政府大学医学系,我便是势在必得!
第一次离开家,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;第一次独自照顾生活起居却无所适从;第一次在图书馆通宵温书温书再温书,但还是学不会。第一次,以自己的成绩为耻,因为你身边的每一位,成绩册永远只有一个字母。
18岁来自小乡镇的我,第一次被那么多的第一次击垮了。我在空无一人的图书馆,流泪祈祷着除了当医生,我还可以如何回馈社会…
几天后,收到了师范学院为期五年半的大学教育课程的录取信,主修我最爱的中文系。当下,这仿佛是一线曙光,告诉我,廖佩瑜,当医生,你医治的是肉体;当老师,你触碰的是心灵。医生只能开药医治,减轻病人的痛苦;而老师却是那个可以让病人即使在病痛中,仍以积极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及接纳自己的人,因为老师是带着影响力的教育者。
但是疫情之下,所有的理念因敌不过现实的摧残而化为泡沫。起初对教育的热忱、满腔的热血,也在一滴一滴蒸发着。
就在几个小时前,那今日已成为专科医生的昔日战友,时隔八年,第一次致电联络。电话另一头第一句问候便是「当老师so far so good?」这之前,倘若有人问有没有后悔放弃医科选读老师,我总是信誓旦旦地否认,再告诉他们当老师:
1. 比起当医生,女生当老师更适合组织家庭
2. 孩子可以跟着妈妈上下班,省了安排载送的烦恼
3. 孩子假期妈妈也假期,可以好好带孩子
4. 可以兼顾孩子的课业学习进度等等
但这一次,面对战友的提问,我结巴了。一起说好的医生梦,不断刺激着脑袋,心里想着,当时我若再坚持一下下,就一下下,今天的我,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?
疫情当下,老师被各种群众网络霸凌;被各种家长群组信息轰炸;进行几个月的网课被教育部否定而遭砍年底假期;开课在即,校方耗费各种努力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与指南,却得不到大众的信任与肯定,备受质疑。
老师们的心是寒的,但依旧要捂得热热的走进课室去浇灌满室的花朵。因此这一次的开课,竟是30年来第一次,那么别扭;第一次,我的内心出现了这个声音:
《如果时间倒流,这一次,我不会放弃医科去当老师了》
开课后,当你的孩子埋怨妈妈叫他们起床的时候,请告诉他们感恩,因为老师们的孩子(幼儿)还没睡醒,妈妈们就去上班了。周末被妈妈叫起床,竟然会让她们露出幸福的微笑,睡眼惺忪地问「今天有妈妈陪了?」
开课后,当你埋怨老师为何如此如此这般这般,请告诉自己感恩,因为老师们花费在你们孩子身上的精力时间与期盼,永远多过对自己的孩子,他们本可以对这一切斤斤计较但他们并没有如此,因为老师的老师教导他们要「有教无类」
开课后,当你埋怨学校交通太糟糕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,请告诉自己感恩,因为老师此刻也正在陪伴您的孩子等待您的到来,把孩子安全地送上车才离开。时间被耽误的,肯定不只是你一人;你永远不会是比老师更迟离开学校的人。
开课后,当你埋怨自己的两三个孩子让你焦头烂额,请告诉自己感恩,因为老师们的手上及肩上担负的责任,不是两三个孩子,是三四十个,甚至更多。
开课后,当你埋怨校方的安排为何如此不顺你的意时,请告诉自己感恩,因为老师们已经在你遇到这个问题前,预设演练了多少遍,再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与程序,只是这一切,满足得了隔壁老王,却满足不了你。
请记得,老师之所以是老师不是因为成绩不好,没有更好的科系可以选择,就随便当老师,老师能选择的科系远超乎你们的想象,但他们依然选择这么平凡的职业。
请记得,老师之所以是老师,不代表就应该在当老板医生律师的家长前摆出弱势的姿态。老师只是老师,不是实力不够的问题,更多是因为选择。老师不当老师的话,说不定比现在的你还更出色。
你们 · 凭什么 · 浇灭他们对教育的热忱?· 凭什么 · 动摇自己孩子对他们的信任?
或许你身边有太多比平凡更平凡的老师,以致你不再信任、不再包容、不再感恩;但我相信你也见过平凡到不行的医生、不怎么专业的律师以及尖酸刻薄的老板吧?为什么你可以包容其他职业的不完美,唯独要求完美的老师?
我们只是老师,不是好人好事代表。
要做到尽善尽美,老师只需要家长的信任与配合而已。也许你会问,那学生要怎么做呢?什么都不需要。只要父母做到了尊师重道,你还担心孩子们学不会吗?尊师重道只做到口里说说的家庭,孩子自然听不进去了,更别说学了,是要他们学什么呢请问?| Children don’t hear us, they mitate us. |
最后以一则故事作为总结:
高中时期,我时常带着批判的眼光,严格地审核各个老师的表现。因为我急着成功,又碍于小乡镇完全没办法上额外补习班,政府国中的老师,成了我唯一的盼望。我常常告诉妈妈,我的某某老师只会照着课本念,叫我们抄课文,我不想去学校,太浪费时间了!我想在家里,自己好好自习,求着妈妈让我留在家,因为那些老师真的烂透了!回到 2020年,倘若这事发生在某一家庭,让我以接下来的对话,告诉你会发生什么事。
「妈妈,我的华文老师只会照着课本念,叫我们抄课文,不会教书的!」
「啊?什么老师?什么名字?我现在Whatsapp你老师!」
「然后那天我问他华文作文的格式他也讲错…」
「什么?老师怎么可以犯错?难怪你华文作文那么差!不可以了这个一定要找校长了。」
从以上对话,孩子得到的信息是:
我的老师很差,所以我很差;你要我进步?你换一个好的老师给我。我的老师很烂,所以我不用再听他讲课,而且,我还要告他,谁叫他表现不好。
最后,家长赢了一口气,却输了一个孩子的品格。
回到 2006年,让我以接下来的对话,告诉你发生在我身上的事。
「妈妈,我的华文老师只会照着课本念,叫我们抄课文,不会教书的!」
「老师不会教书,你可以自己学。妈妈以前也只读到六年级,但是不见得我懂的比别人少」
「我有啊,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自习八小时不是吗?妈妈我可以不要去学校上课吗?我的老师都不会教书的,我拿那些时间在家自习,不是更好吗?」
「反正 你每天自习也学的好好的,不差早上那一小段时间啦!去听一听老师讲的也好,哪里知道有些知识是书本里没有的呢?」
「蛤··· 哎 ··· 好吧!」
从以上的对话,身为孩子的我,得到的信息是:
我的老师很差,可是跟我会不会变差、会不会退步没有太大的关系。我的老师很烂,可是妈妈完全相信我的自习胜过为我安置一个更好老师。我的老师很弱,可是妈妈对老师的教导仍然存有期待。
就是因为妈妈那一句 「哪里知道老师说的有些知识,是书本里没有的呢」虽然我觉得我的老师弱爆了,可是我还是尊重老师,专心听课,等待着那一个不知哪天会到来的 「哪里知道」
最后,家长虽然吞了这口气,委屈了自己的宝贝,却赢得了一个尊师重道自发自学的孩子。
开课后,前线的老师们需要的,不是好像政府提供给前线医生的额外津贴、不是家长群众的吹捧、不是学生的拥戴,只是需要大家一点点感恩的心,再附加一点点的同理及信任,仅此而已。
在你们高举《爱的教育》的旗帜,鼓吹爱的教育的风气的同时,请善待那——爱的源头
最后的最后,我想说:
《如果时间倒流,这一次,我不会放弃医科去当老师了》
因为 我不再让自己把医科当成选择。· 不再选择 · 便不需要放弃 ·
我始终相信,若干年后我会发现,当初我要是选择当医生,我也只能是一位医生。但因为我今天的选择,多年后我会看见自己那,十位、二十位、三十位孩子,如今成了某某专科权威、某某医学教授 某某医学院院长。
看着孩子们完成老师未完成的梦,原来与医生看着自己的病患康复出院,价值感 与 成就感 是一样的!!
前线的老师朋友们,愿我们在那最平凡的位置成为那不平凡。
故事的终结,我愿把镜头落在15年后,2035年的一个夏天 让自己与18岁的女儿,成为故事 最后的主角。
:妈妈,这是我的成绩,我想申请当老师
:宝贝,去吧!别担心,妈妈陪你走下去···
勿忘 · 初衷
敬业 · 乐业
—完—
老师们真的辛苦了,你们肩膀上的担子其实一点都不比任何一个人轻。?
**感谢Sherene Liaw授权转载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