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本该是放松身心的事,但如果跟三观不合的人一起去旅行,分分钟变修行!
近日,大马一名打工仔投稿至Facebook专页「XUAN」,讲述自己跟朋友到越南旅行的“崩溃经验”,让钱包和情绪双双受创。
原Po说,原本这次旅行只有4人赴约,且已经订好机票住宿,临出发却临时多了两人加入,机票瞬间贵了一倍,住宿也得重新安排,整体费用跟着上涨。
虽然内心有点不爽,但碍于朋友一句“平除啦~”,原Po也不好意思多说。
大家到了越南后,统一缴了一笔“阿公钱”作为公共基金,用于交通、小吃、水和门票等杂费。
听起来合理,但问题来了,原Po表示,水和零食几乎都是别人消费,自己连一瓶矿泉水都没碰到,最后还是一样“平除”。
真正令原Po崩溃的是“米其林事件”——当时,大家决定去一间米其林餐厅用餐,身为刚出社会的小打工仔,原Po点了最便宜的鸡扒,想着体验一下环境就好,结果朋友们豪点牛扒、兔肉、鹿肉、龙虾甚至全套套餐。
最后结账时,朋友们还是一句“平除啦”,原Po只能苦笑吞下。
原Po坦言,当下什么都没说,怕被说“小气”、“扫兴”,但心里却很挣扎。
更讽刺的是,旅行还没结束,对方已经在群组聊下一趟旅行,并Jio原Po:“你一定要来啊!”
原Po只能尴尬笑笑,默默找借口推掉。
原Po表示,自己不是不爱旅行,而是清楚如果再跟着去,可能连“情绪”都得一起平除。
“我不是在计较钱,而是觉得——‘平除’是不是也该平一点共识、平一点体谅?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,在默默计算自己有没有超支,而别人想的只是怎么吃得尽兴?”
原Po认为,友情应该是互相体谅、互相尊重,不是一个人一直让步,另一些人却当成理所当然。
最后,原Po总结了这趟旅行的体悟,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有些朋友,适合聚餐,不适合同行。
“我不后悔这趟旅程,但我确实累了。累的不是行程,而是明明花的是自己的钱,却还要顾着别人的感受。”
这件事引起网民热议,一部分人认为原Po应该早点表明立场,别太“讨好型人格”,到头来委屈自己配合;也有网民觉得,原Po朋友不体谅,不应该什么都“平除”:
—「你的问题比较大,明知道是平除还要叫便宜的自我感觉良好,真心朋友其实你可以老实说‘我的份不平除,因为我不想花太多’。生活是你自己的,不喜欢当下就要说好,而不是belakang来靠北靠母,如果不喜欢下次要学聪明,远离损友……」
—「有的朋友去了一趟旅行回来就翻脸了,知道为什么了吧?旅行是美好的事情,但和对的人很重要。」
—「平价旅行和豪华旅游要提前约定好。」
—「问题不在于你的朋友,是在于你本身不懂得拒绝。世界上什么人都有,你身边的人不在乎你的感受,那你又何必在乎别人对你的眼光?只能说这次是你人生成长过程的其中一堂课,希望经过这次后你会学会如何拒绝。」
—「旅行找到对的人就行了,永远不要为了一趟旅行超支出。真正理解你的朋友不会把你当傻子,你不是小气,只是消费观不同,除非他能理解你,你能理解他的消费观,否则真的在修行。」
—「来,看着我的眼睛说,下次一个人旅行就好。」
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?欢迎留言分享,理性讨论!
